你还有未签合同    立即前往    稍后再说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未注册的手机,验证后即完成注册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登录表示同意《金英杰用户使用协议》

其他登录

     

注册金英杰账号

请输入符合要求的密码

获取验证码

完成

会员需知

恭喜您成为金英杰会员,您将享有如下权益:

  • 观看,下载免费网课
  • 加入教辅QQ群
  • 在线学习直播课程
  • 在线购买图书、学习包
  • 电话咨询面授班次
  • 关注金英杰微信公众号
  • 收听、下载金英杰喜马拉雅音频电台课件
  • 随时随地登录金英杰移动端

金英杰医学

临床执业医师

全国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记忆口诀 > 资讯详情

免疫学问答题汇总

来源:金英杰山西校区       点击数:1330      更新时间:2022-10-14
免疫学问答题汇总

1.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和表现有哪些?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即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清除异物的能力,该功能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该功能过低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②免疫自稳,即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细胞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如果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测,即免疫系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监测功能过低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2.Burnet克隆选择学说和克隆清除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根据该学说,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

是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提出的,内容:(1) 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内存在着无数针对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个克隆的细胞均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2)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T、B淋巴细胞被“禁忌”, 形成免疫耐受,此为克隆清除。(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分化,此为克隆选择。(4)分化后的所有效应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自我-胚胎时期和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非我(抗原):胚胎时期没有和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3.什么是免疫应答?根据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应答分哪两类?每类的特点和组成如何?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值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固有免疫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    固有免疫组成:(1)解剖与生理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3)体液因子: 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适应性免疫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组成:抗原提呈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 、记忆B细胞、抗体、补体、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


4.什么是免疫耐受?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做出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不成熟T及B细胞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的耐受。其主要机制如下:当T及B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阶段,T细胞抗原受体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时,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不成熟B细胞在骨髓及末梢中,与自身Ag呈高亲和力结合时,亦被克隆消除。外周耐受是指成熟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Ag,不产生免疫应答。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克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无能及不活化,免疫调节抑制,信号转导障碍,免疫隔离部位。


5.免疫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

①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相关机制,适应性免疫:TCR 、BCR 、抗原表位;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  ②免疫系统发生、免疫细胞及亚群。③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④免疫记忆,对记忆性T、B细胞的许多特性尚不清楚。⑤microRNA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节。⑥炎症复合体的功能。⑦表观遗传学研究。⑧系统生物学研究。 ⑨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可视化研究。10、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基于免疫细胞的免疫治疗,抗体药物:CTLA-4抗体,针对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


6.结合抗体的结构,阐述其生物学功能。

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在重链近N端的1/5-1/4处和轻链近N端1/2区域内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②激活补体,IgM、IgG与抗原结合后导致抗体Fc段构象改变,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使C1q能够与之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或细菌脂多糖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结合Fc受体,表面具有Fc受体的细胞与相应的抗体Fc段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④通过胎盘和粘膜,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⑤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7.举例说明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CK)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主要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特点:①结构特点: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半衰期短;②产生特点: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的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以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③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效应;④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作用特点是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  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有:①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抗细菌、抗病毒;②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调节免疫反应;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⑤刺激造血细胞造血。


8.列举四个T细胞亚群,简述其表型及主要功能。

T细胞亚群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T细胞所处的活化阶段,分为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根据表达TCR(T细胞抗原受体)的类型,分为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按表达CD分子的不同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按功能不同,分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Th2、Th17细胞。 


(1)CD4+ T细胞: 60%~65%为CD4+CD8-,表型为TCRαβCD3+CD4+CD8-,功能识别抗原时受MHC Ⅱ类分子限制,主要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2)CD8+ T细胞: 30%~35%为CD4-CD8+ ,表型为TCRαβCD3+CD4-CD8+,主要为CD8+CTL细胞亚群,识别抗原具有MHCⅠ类分子的限制性,主要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3)Th1,表型CD3+CD4+ 。功能:分泌IFN-γ,IL-2等细胞因子,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特别是抗胞内病原体的感染;病理情况下,可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4)Th2,表型 CD3+CD4+ 。功能:分泌IL-4,IL-6等细胞因子,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并在过敏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5)Tc1,表型CD3+CD8+ ,功能: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使靶细胞裂解;诱导靶细胞程序死亡;释放IFN-γ、TNF-α和TNF-β等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6)nTreg,表型CD4+CD25+Foxp3+。功能:通过抑制CD4+和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达到免疫负调节作用。课题相关性:CD4+CD25+的Treg功能失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CD4+CD25+Treg功能缺陷小鼠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将正常小鼠的CD4+CD25+Treg过继给这种小鼠可以抑制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9.未成熟DC(树突状细胞)与成熟DC的区别、DC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未成熟DC,形态星形,分布于皮肤、胃肠道、呼吸道等上皮内及实质器官间质内,高表达IgG Fc受体、C3b受体,低表达MHC-I/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强,而提呈抗原激发免疫应答能力弱。成熟DC,形态无规则树枝状突起,分布于淋巴结,脾及派氏集合淋巴管,特征性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高表达MHC-I/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弱,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能力强。


DC的生物学功能:①呈递抗原,激活T细胞应答;②参与中枢及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③参与免疫记忆的维持;④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DC的应用:①用病原体抗原体外致敏DC,通过过继回输的方式激活免疫应答,治疗感染性疾病;②回输肿瘤抗原致敏的DC以治疗肿瘤;③预先去除移植物中的DC以降低移植排斥反应;④降低DC的抗原呈递功能或用非成熟DC诱导特异性外周免疫耐受,以防治自身免疫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10.简述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在组织细胞表面存在的一组能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其中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被命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HS),编码MHS的基因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编码HLA的基因群称HLA复合体。  MHC的生物学功能:①呈递抗原,MHC-I类分子递呈内源性抗原,MHC-II类分子递呈外源性抗原;②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MHC-I 分子与CD8+ 分化成熟有关,MHC-II分子与CD4+分化成熟有关,MHC参与早期T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通过阳性选择建立T细胞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通过阴性选择形成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中枢耐受;③MHC限制性,T细胞抗原受体(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必须识别自身MHC分子;④参与固有免疫应答,MHC基因表达的产物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调控;⑤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机体对特定抗原物质是否产生应答及应答的强弱受遗传控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定位于MCH基因区。


11.在发生同种异体移植排斥时,受体T细胞是如何识别移植物抗原的?

直接识别:受体T细胞直接识别供体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即供体的完整MHC分子,从而诱发免疫反应,此过程无需经历抗原摄取和加工,故应答速度快,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阶段起主要作用。间接识别:受体T细胞识别由受体APC加工处理后的供体同种异型MHC分子(等同于普通外源性抗原),在急性排斥反应中晚期及慢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半直接识别:受者T细胞可间接识别受者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来自供者MHC分子的抗原肽复合物,又可直接识别被转移到APC表面的供者抗原肽-供者MHC分子复合物,半直接识别在移植排斥早期和中晚期均发挥重要作用。


12.什么是肿瘤抗原?请列举肿瘤抗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其在肿瘤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1)定义: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2)分类: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

根据肿瘤发生情况,可分为: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自发性肿瘤的抗原,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4)举例:AFP水平升高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有诊断价值,CEA对结肠直肠癌有诊断价值,CA199有助于胰腺癌诊断。


13.请简述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过程称为肿瘤逃逸,肿瘤逃逸机制与肿瘤细胞和宿主免疫系统有关。(1)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①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②免疫选择,即免疫原性相对较弱的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监视而选择性的增殖③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下,其特异性CTL不能识别肿瘤表面抗原,因此可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④肿瘤细胞表面B7等协同刺激分子缺乏,无法提供第二活化信号⑤肿瘤细胞分泌抑制因子IL-10、TGF-β,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⑥肿瘤细胞可高表达抗凋亡基因产物(如bcl-2),或不表达Fas及相关信号转导分子抵抗凋亡,或表达FasL诱导活化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2)与宿主免疫有关的因素①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或低下②抗原呈递功能障碍,MHCⅠ类分子呈递功能缺乏是肿瘤逃逸的原因之一③机体存在免疫抑制因子-调节性T细胞(Treg),可抑制肿瘤免疫。


14.请列举目前常用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并介绍其中两种治疗方案的原理。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或提高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肿瘤细胞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转化,促进恶性肿瘤分化等手段,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主要包括肿瘤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三大类。①肿瘤主动免疫治疗是指应用肿瘤相关疫苗进行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型疫苗、亚细胞瘤苗、分子瘤苗、核酸疫苗。②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包括抗体导向化学疗法、免疫毒素疗法、放射免疫疗法、抗体-超抗原融合蛋白导向治疗、异质交联抗体、以血管为靶的抗体导向疗法。③细胞因子疗法,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细胞因子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集落刺激因子等。④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培养的免疫细胞过继给肿瘤患者,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⑤肿瘤的基因治疗,导入细胞因子基因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基因导向酶解药物前体治疗、插入抑癌基因、肿瘤的靶向治疗、基于Treg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   举例:①抗体导向化学疗法:以化学治疗药物(阿柔比星、顺铂、长春新碱等)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交联进行靶向治疗,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②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细胞因子干扰素,干扰素可抑制多种癌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激活NK细胞和CTL的抗肿瘤活性,激活巨噬细胞诱导分泌细胞因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③肿瘤疫苗 ,是将肿瘤抗原肽段,单独或者与佐剂一起输注入患者体内,通过这些肿瘤抗原肽段来激发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初始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肿瘤抗原,必须由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肿瘤细胞释放的肿瘤抗原,并在细胞内加工处理成肽段,再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呈递到细胞表面,才能被初始T细胞识别。通常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就是树突状细胞。将患者体内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分离出来,在体外培养,并使之负载肿瘤抗原肽段,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继而通过树突状细胞激发特异性抗肿瘤T细胞反应。④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将肿瘤患者体内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淋巴细胞或者被肿瘤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IL-2进行培养,扩增到一定数量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利用这些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杀伤或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抗肿瘤目的。


15.病理性自身抗体的特点及其造成自身组织损伤的机制是怎样的?

病理性自身抗体特点①受抗原刺激产生②多为IgG类抗体③特异性强④与自身抗原亲和力高  常见病理性自身抗体有抗血型抗原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血小板抗体(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基底膜胶原抗体(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机制:①一些自身抗体可启动自身细胞的破坏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与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或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导致ADCC效应,典型疾病自免溶贫。②一些自身抗体可激动细胞表面的受体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③阻断细胞受体的功能,如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引起肌无力。④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SLE是典型代表,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自身细胞核的抗体,这些抗体和细胞核抗原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肾小球、关节、脑等器官的小血管壁,激活补体造成细胞的损伤。


16.列举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说明其致病机理与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SLE致病机理与特点:病因不清,目前认为是由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SLE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自身细胞核的抗体,这些抗体和细胞核抗原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肾小球、关节、脑等器官的小血管壁,激活补体造成细胞的损伤;男女比例1:9,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B细胞过度增生,可测到大量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多系统损害,多器官受累。


17.什么是ILCs,并简述其特点、分类及功能。

固有淋巴样细胞(ILCs)是具有淋巴细胞样形态,生物学功能介于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的异质性细胞群。其特点是不表达TCR或BCR,也不表达髓系细胞表面标志。根据表达转录因子和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将其分为ILC1、ILC2和ILC3。ILC1细胞表达转录因子T-bet,产生细胞因子IFN-γ,在免疫监视及清除感染病毒中起重要作用;ILC2表达转录因子GATA-3,产生IL-4、IL-5等细胞因子,参与呼吸道炎症应答、清除寄生虫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ILC3表达转录因子ROR,产生LT、IL-17等细胞因子,参与淋巴组织形成、组织修复、抗感染及免疫调节等。


18.举例介绍巨噬细胞极化的条件、类型、功能及其与疾病相关性。

不同的组织微环境,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下,巨噬细胞可极化成不同的表型,即M1和M2型。在GM-CSF、IFNγ、LPS和TNFα等因子作用下,巨噬细胞可极化为M1型,而在IL-4、IL-10、TGFβ等因子作用下,巨噬细胞则向M2型极化。M1型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炎症因子、活性氧活性氮中间产物,并能高效呈递抗原,激活Th1细胞反应,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杀伤肿瘤细胞作用;M2型巨噬细胞杀菌能力较弱,具有抑制Th1细胞免疫反应,促进损伤修复、重构和血管生长功能。通常情况下,细菌感染后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这对机体启动急性感染期的炎症反应,清除病原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度的M1型巨噬细胞反应会引发炎症瀑布,从而导致败血症,有些细菌则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从而逃避机体的免疫反应。


19.简述固有免疫的组成。

(1)屏障结构:皮肤黏膜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学屏障。结构屏障,包括: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胸腺屏障(2)免疫细胞 :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固有淋巴细胞等(3)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肽及酶类物质。


20.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并简述固有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作用。

(1)固有免疫应答主要有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等参与;涉及的分子为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蛋白、酶类物质;启动时间短,一般在96小时之内;识别模式识别受体,较少多样性;可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具有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具有多反应性;未经克隆扩增和分化,迅速产生免疫作用,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作用维持时间短。(2)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由αβT细胞、B-1细胞参与;涉及的分子为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启动时间长,96小时之后;识别受体具有高度多样性,包括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重排编码;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或B细胞表位,具有高度特异性;经克隆增殖和分化,成为效应细胞后发挥免疫作用,具有免疫记忆功能;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固有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作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DC、巨噬细胞直接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细胞通过识别不同种类病原体,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从而决定特异性免疫细胞分化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应答效应。如抗体只有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下,通过调理吞噬、ADCC和补体介导的溶菌效应等机制,才能有效杀伤、清除病原体。


21.MALT的组成及特点是什么?

即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1)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黏膜上皮中的细胞(如M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固有层中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2)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包括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及鼻后部其他淋巴组织,它们共同组成韦氏环。(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主要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管上皮下。特点:(1)上皮细胞具有独特的抗原摄取能力,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3)具有独特的淋巴细胞库,包括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固有淋巴细胞。(4)能通过免疫调节,**限度地减轻黏膜损伤,保护粘膜。


22.T细胞活化和抑制相关的细胞受体主要有哪些?举一个例子说明抑制性受体发挥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活化相关受体:TCR-CD3复合物,共受体如CD-4、CD-8,协同刺激分子受体如CD-28

抑制相关受体:CTLA-4,PD-1。举例:PD-1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配体为PDL-1,PDL-2。其发挥抑制性作用的机制如下:(1)PD-1尾部含有ITIM(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序列),该序列磷酸化后可阻止酪氨酸激酶介导的ZAP70的磷酸化,从而直接抑制TCR介导的T细胞活化信号。(2)抑制CD-28诱导的PI3K的活化,从而抑制AKT和mTOR的活化,导致T细胞代谢的改变,并抑制其增殖和存活。(3)抑制RAS信号同路,抑制细胞增殖。(4)诱导并增加BATF表达,从而直接抑制各种效应基因的转录。(5)影响细胞活性和稳定性,以及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相互作用。


23.机体是如何获得对自身组织蛋白的免疫耐受的?

(1) 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内存在着无数针对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个克隆的细胞均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2)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T、B淋巴细胞被“禁忌”, 形成免疫耐受,此为克隆清除。(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分化,此为克隆选择。(4)通过克隆选择和克隆清除,机体对自身免疫蛋白产生耐受,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24.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有何作用?

(1)抑制斑块形成和斑块的不稳定性:吞噬脂质;转运脂质;清理凋亡的细胞。(2)促进斑块形成或促进斑块的不稳定性: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beta,IL-6,TNF、IL-12 ,趋化因子如MCP-1, , IL-8, and MIP-3,递呈抗原,启动适应性T细胞免疫(Th 1、Th17),介导细胞凋亡或死亡。


25.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T细胞有哪几群?每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CD4+ T细胞:Th1,Th2,Th17,Treg。其中:Th1:促进动脉粥样硬化,Treg: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Th2,Th17:促进或抑制,结果矛盾(2)CD8+T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3)NKT细胞:IFN-r ; IL-4,IL-10,IL-13,促进动脉粥样硬化:IFN-r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IL-10


26.什么是抗原提呈细胞?它们如何提呈抗原?

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摄取和在细胞内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①外源性抗原通过吞噬或吞饮作用被APC摄入,经溶酶体酶消化降解为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呈递给CD4+T细胞。②内源性抗原直接被APC加工处理,并以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形式呈递给CD8+T细胞。③脂类抗原通过CD1分子呈递途径,供CD1限制性T细胞识别。④交叉呈递现象,即外源性抗原与MHCⅠ类分子结合,呈递给CD8+T细胞,内源性抗原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呈递给CD4+T细胞。


27.简述抗原活化T细胞产生的IL-2的信号通路。

初始T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同时,T细胞表达的CD28与B7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启动细胞进入增值周期的G1期,合成分泌IL-2并同时表达IL-2受体,T细胞分泌的IL-2与T细胞表达的IL-2受体结合,发挥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使细胞周期持续进行,促进T细胞大量扩增。实验证明,IL-2减少,T细胞就不能增值,静止T细胞表达IL-2受体量较少,且亲和力低。


28.简述NK细胞的功能及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NK细胞功能: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无MHC限制性,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可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也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还可通过释放IFNγ、TNF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①穿孔素/颗粒酶的作用,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跨膜孔道,使水从孔道进入细胞内,导致导致靶细胞裂解,颗粒酶可沿此孔道进入胞内,诱导靶细胞凋亡②Fas/FasL作用,活化NK细胞表面的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后,激活caspase8,诱导靶细胞凋亡③TNFα/TNF受体作用,活化的NK细胞分泌TNFα,作用与FasL相似,募集并激活caspase8,诱导靶细胞凋亡。


29.简述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①NK细胞,直接杀伤或通过细胞毒性因子杀伤肿瘤,ADCC作用②巨噬细胞,提呈肿瘤抗原,活化后的巨噬细胞可杀伤肿瘤细胞③γδT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体液免疫应答: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ADCC作用及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阻碍肿瘤细胞生长。细胞免疫应答:CD4+Th细胞,肿瘤抗原由APC摄取、加工处理后,以肿瘤抗原肽-MHCⅡ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h细胞,致敏CD4+Th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诱导抗肿瘤反应。CD8+CTL细胞,肿瘤抗原以肿瘤抗原肽-MHCⅠ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CTL细胞,在CD4+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直接特异杀伤肿瘤细胞。


30.什么叫TD抗原?TD抗原诱导B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IgG的机制?

TD-Ag指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多数蛋白质为TD-Ag,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TD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包括两个阶段:①初次应答需要其他APC,再次应答主要通过记忆B细胞摄取、加工处理,与MHCⅡ类分子结合传递给Th细胞。②B细胞活化阶段,Th细胞接受APC呈递的抗原肽被活化,活化的Th细胞表达CD40L并分泌细胞因子,抗原与BCR的结合使B细胞激活的**信号,B细胞接受来自活化的Th细胞第二信号(CD40L)进入增殖活化阶段,在Th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下进一步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B细胞先合成IgM抗体,然后转换合成IgG等其他类抗体。


31.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新进展?

①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②摄取、加工提呈外源性抗原,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供T细胞识别③抗肿瘤作用,分泌TNFα诱导靶细胞凋亡,也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④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局部组织释放的趋化因子吸引巨噬细胞到达炎症部位,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炎症介质、补体成分等促进炎症反应,增强抗感染免疫作用⑤免疫调节作用,分泌IL-1β、IL-6、TNFα等增强免疫功能,分泌IL-10下调免疫应答。新进展: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主要是M2,具有免疫抑制功能;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其中包括巨噬细胞既能够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和NKT细胞的细胞毒性,又能够抑制CD4+和CD8+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


32.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因素?

①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手术、外伤或感染,可释放并刺激自身免疫应答,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②自身抗原发生改变③微生物感染,一些微生物和宿主细胞有相似抗原表位,感染后可使免疫系统攻击人体正常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④表位扩展,抗原表位有优势表位和隐蔽表位两种类型,持续感染可使免疫系统对隐蔽表位发生免疫应答⑤免疫忽视,机体对低水平自身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但多克隆刺激剂、细胞因子可打破免疫忽视现象而引起自身免疫病⑥遗传因素,个体MHC基因型,补体基因异常均与免疫病发生有关⑦性别因素,SLE女性多发,强直性脊柱炎男性多发。


33.简述固有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识别“危险信号”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外源性危险信号主要指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模式识别受体,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共有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内源性危险信号主要指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指机体自身受损、坏死细胞,或某些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的内源性分子)。固有免疫细胞通过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识(PRR)别这些危险信号,这种识别方式赋予固有免疫细胞区分自己和非己、宿主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的能力。此外,吞噬细胞和DC通过调理受体识别IgG和C3b结合的病原体;NK细胞通过表达的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识别病原体和发生改变的宿主细胞的相应配体;NKT细胞和B1细胞通过具有有限抗原性特异的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总之固有免疫细胞识别抗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泛识别。


34.机体如何对胞外寄生菌进行抗感染免疫?

宿主体表的防御功能: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分泌液中化学物质的局部抗菌作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胞外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杀伤作用,抗体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抗体对细菌吸附作用的抑制,抗体和补体对细菌的溶解作用,抗体和补体对吞噬作用的调理。胞内免疫:细菌侵入细胞内后细胞免疫作用,致敏淋巴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激活吞噬细胞,增强其吞噬消化能力,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责任编辑:wzd

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刷金题,记口诀

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福利 不错过

上一篇:诊断学问答题汇总

下一篇:临床笔试延考、二考--癌症分期及手术方案总结!

更多学习平台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移动端官网
    移动端官网
  • 腾讯课堂
    腾讯课堂
  • 喜马拉雅音频
    喜马拉雅音频

如何购买
会员功能
积分兑换
退款制度
题库使用指南
课程与图书
精彩专题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支付方式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客服电话:400-606-1615
  •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 移动官网

    移动官网

  • APP下载

    APP下载

  • 音频听课

    音频听课

Document